國家外匯管理局9月30日公布數據顯示,截至2022年6月末,我國全口徑(含本外幣)外債余額為26360億美元,較2022年3月末下降742億美元,降幅3%,其中匯率折算因素對外債余額下降的貢獻度約為90%。
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、新聞發言人王春英答記者問時表示,2022年二季度我國外債規模總體有所下降,我國外債長期穩定的基礎依然牢固。目前我國外債主要指標均繼續處于國際公認的安全線以內,外債風險總體可控。
外債結構保持基本穩定
對于二季度我國外債情況,王春英說,外債結構保持基本穩定。從外債幣種結構看,截至2022年6月末,本幣外債占比44%;從外債期限結構看,中長期外債占比46%。本幣和中長期外債占比較2022年3月末均下降1個百分點。
業內人士表示,近幾年我國外債增長主要來自境外機構投資境內人民幣債券,大部分具有長期投資需求。“傳統融資型外債增幅比較小,中國外債債務類型結構、幣種結構以及期限結構都有所優化。”上述人士稱。
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發布數據顯示,截至6月末,從機構部門看,廣義政府外債余額為30465億元人民幣(等值4539億美元),占17%;中央銀行外債余額為5343億元人民幣(等值796億美元),占3%;銀行外債余額為76194億元人民幣(等值11353億美元),占43%;其他部門(含直接投資:公司間貸款)外債余額為64908億元人民幣(等值9671億美元),占37%。
從債務工具看,貸款余額為28289億元人民幣(等值4215億美元),占16%;貿易信貸與預付款余額為25920億元人民幣(等值3862億美元),占15%;貨幣與存款余額為39086億元人民幣(等值5824億美元),占22%;債務證券余額為52691億元人民幣(等值7851億美元),占30%;特別提款權(SDR)分配為3226億元人民幣(等值481億美元),占2%;直接投資:公司間貸款債務余額為21222億元人民幣(等值3162億美元),占12%;其他債務負債余額為6476億元人民幣(等值965億美元),占3%。
中國資產對外資有較大吸引力
談及當前我國外債形勢,王春英表示,我國外債長期穩定的基礎依然牢固。
“總體看,我國有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,經濟韌性強、潛力足、回旋余地廣、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,包括人民幣債券在內的中國資產對外資仍有較大吸引力,外債規模保持總體穩定的基礎依然牢固。”她說。
“預計短期內外債仍將窄幅波動,外債風險總體可控。”王春英稱,當前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,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,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,預計短期內我國外債規模將維持窄幅波動的態勢。目前我國外債主要指標均繼續處于國際公認的安全線以內,外債風險總體可控。
國家外匯管理局日前發布的《2022年上半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》也指出,近年來我國外債增長與經濟發展相匹配,沒有出現過度積累,同時外債結構不斷優化,存貸款、貿易信貸相關的傳統融資型外債占比下降,未來去杠桿風險降低,在市場主體匯率預期穩定的情況下,存貸款、貿易信貸等其他投資總體將以平穩運行為主。